在石楼县裴沟乡的山坡上,一片片太阳能电池板散落在山坡上,组成了一排排壮观的条形矩阵,他们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在这里,光伏发电项目就像是一座座建在山野中的“阳光银行”,改变着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面貌。石楼县中恒山光伏电站。“仅一期项目就可保证当地户村民每年得到约元的收益。”石楼县中恒山电站负责人后鹏程介绍,位于裴沟乡郭家河村附近的石楼中垣山一期光伏项目年6月30日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0MW,占地面积约亩;二期光伏项目年12月30日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44.2MW,占地面积约亩;三期朗坤风电项目年8月7日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25MW。座于黄土垣,落于沟壑间,利用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优势,石楼县巧借光伏项目开启“阳光模式”,依山就势建设光伏电站,通过绿色能源与服务民生的有机结合,走上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利共赢的“阳光大道”。“在全省范围内,我们的村级光伏电站规模平均数最大、村集体光伏收益最大、脱贫户受益最大。”提及光伏产业,石楼县扶贫办副主任呼玉海京自豪不已。光伏板下长势喜人的谷子。近年来,石楼县高标准建设光伏扶贫电站,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施工”建设模式,实施农光互补单村电站、联村电站、集中电站和户用式电站四种类别,由信誉高、实力强的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晋能清洁能源光伏工程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全县光伏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86.3MW,其中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30M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56.3MW,预计每年收益可达余万元,惠及全县个村户脱贫户。同时,全县脱贫村光伏电站分配规模平均数达到KW,村集体光伏收益平均达到50万元以上,关联的脱贫户户均光伏收益达到元以上。在百姓眼里,光伏电站就是聚宝盆。今年39岁的贺瑞明,家住义牒镇留村,为父母安装了20块墨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项目并网运行后,每月发电量预计达到多度。说到家里的光伏系统,贺瑞明乐得合不拢嘴,自家的屋顶“晒太阳”就能晒出钱。“之前哪懂什么光不光伏啊,现在才知道这么好啊!”正午的阳光暖暖地洒下来,走进石楼县灵泉镇西卫村,一排排整齐的蓝色光伏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而在这光伏板下,还藏着无限商机,呈现出一派郁郁葱葱的蓬勃景象。有绿油油的牧草、药材,有长势喜人的谷子、红薯等农作物。光伏板下长势喜人的农作物。“这土地空着就长草,除草还需要人力,还不如种庄稼。在光伏板下种植牧草、红薯、谷子等这些农作物,既不影响光伏发电又能放牧,还能增加收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真是一举多得。”西卫村光伏电站管护人高兴地说。西卫村的做法正是石楼县“光伏+”的缩影。利用光伏电站高支架下的土地,该县采用“光伏+油牡丹”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扶贫电站综合收益,确保贫困户获得更多的资产收益、劳务收益、产业收益。“有太阳就有收益,利用光伏支架下的土地合理种植,咱石楼人以后也能观赏到成片粉白相间、雍容华贵、清新脱俗的油牡丹了。”望着阳光照射下蓝光流动、闪闪发光的太阳能光伏板,呼玉海喜上眉梢。目前,石楼县高支架光伏扶贫电站占地总面积约亩,有效栽植面积亩,委托农业公司托管,全部栽油牡丹。挂果后预计每年每亩收入可达0余元,达到了观赏、保持水土和增收的三重效果。以往无人问津的荒山荒坡成了助力脱贫增收的金山银山。未来,石楼县将继续发展光伏产业,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本文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