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灵泉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进步为着力点,逐步探索出一条“一核”引领、“三向”赋能、“多维”聚力的“1+3+N”党建治理实践路径。
坚持“一核”引领,高站位筑牢治理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千条线”,绣出基层“锦绣图”。品质化提升基层组织。扎实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回头看”,持续开展龙台、东庄、东卫、胡家峪、车家坡等五个重点村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特色化创建党建品牌。对标抓党建促基层能力治理30项指标(社区14项),结合村(社)情实际,逐村(社区)开展“一村一品”创建活动,重点打造马村“党建+移风易俗示范村”、车家坡“党建+省级示范村”、胡家峪“党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和西卫“党建+平安建设示范村”等党建品牌,党建工作村村有亮点,党建品牌个个有特色。
坚持“三向”赋能,硬举措厚植发展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向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要收益、向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动力、向基层网格运行治理要能效。深入推进农村“清化收”专项行动,按照“以图找地、以地找合同、以合同找人”的工作思路,全镇1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镇党委牵头抓总、包村组长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跟踪指导,网格长、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三级摸排,相关站所全面监督的清化收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各村“清化收”主要内容进行地毯式摸排,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人。截至目前,全镇共筛出建设用地11块亩,机动地块亩,四荒地块亩,经营性资产合同40份,收回机动地32亩。全面推动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成立了乡镇执法队伍,设立了综合执法办公室,配备了19名乡镇综合执法人员,整合了环境污染、安全生产、违规违建、道路安全等14项余个行政执法事项,从根源上解决了“力量分散、各行其政、多头管理、效率偏低”的问题。持续优化基层网格运行治理机制,按照尊重传统、规模适度、全域覆盖的原则,依据住宅小区、商业网点、人口密度等,进一步调整优化村(社区)网格划分,18个行政村共划分一级网格84个,二级网格个;7个社区共划分一级网格60个,二级网格个,三级网格个,网格服务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
坚持“多维”聚力,强保障提振发展效能。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多维治理提效,搭建起一个到边到底的责任架构。乡镇干部队伍。建立完善了乡村两级问题整改清单、巩固清单、镇机关干部岗位职责清单、任务清单、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职责清单和问题清单等8个清单,落实乡镇干部包村联户制度。村级服务队伍。组建了“志愿服务队”“矛盾调解队”“信访仲评队”“经济发展队”四支队伍,吸纳各行业领域余人参与村级服务治理,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基层网格队伍。组建起了“网格长、网格员、辅助网格员”网格队伍,制定了“程序清单、职责清单、制度清单、考核清单”四项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怎么干”“干什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运用好一个“线下+线上”调度平台。采取“线下+线上”的管理运行模式,建强党建、安全生产、综治、文化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综合平台,对镇村两级实时调度。线下依托镇村两级干部大会和副科包片、干事包村等制度进行任务分解,实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线上依托综治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