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名字为啥有点怪天眼新闻

河南安阳出土的妇觚,现藏美国赛克勒美术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名称大多有些“古怪”,用字也颇生僻。以青铜器的“饪食器”来说,就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铺、盂、(奠下加皿字)、、鍪、俎、匕……这些名称除了器物本身有名称和结合典籍可以确定名称的外,有不少叫法都是后人定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被称为金文,那么金文又是什么字体?金文“鼎”字的七种写法商代双羊尊,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发现中国最早“法律判决书”的西周青铜(单人旁加个朕字)匜,现藏陕西岐山县博物馆。商代青铜戈上的铭文“ㄇ”内有一个“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弦纹尖足鼎”上的“伪铭文”现藏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上的8字鸟虫篆铭文著名的后母戊鼎上的铭文古代青铜器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说觥》:“凡传世古礼器之名,皆宋人所定也”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经过严格考证认为,青铜器的名称大都是宋朝人定下来的。他在《说觥》一文中称:“凡传世古礼器之名,皆宋人所定也,曰钟、曰鼎、曰鬲、曰甗、曰敦、曰簠、曰簋、曰尊、曰壶、曰盉、曰盘、曰匜、曰盦,皆古器自载其名,而宋人因此名之者也。曰爵、曰觚、曰觯、曰角、曰斝,古器铭辞中均无铭文,宋人但以大小之差定之,然至今日仍无以易其说。”如饮酒器“觚”,便是宋人定下的旧称,迄今这类青铜器上仍未发现“觚”字。宋人的这种叫法对不对?还真难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觚,乡饮酒之爵也”;东汉学者郑玄又称:“古文觚皆为觯”。而觚、爵、觯实是不同造型的青铜酒器。如何给青铜器起名字?现代文博界遵从的基本原则叫“名从主人”,意思是器物上有铭文的,根据铭文来确定器物的名称。如常见的青铜鼎之所以称为“鼎”,就是因为铭文中出现了这个字。金文中的“鼎”,写作(金文“鼎”字,字形见版面)、(金文“鼎”字,字形见版面)、(金文“鼎”字,字形见版面)、(金文“鼎”字,字形见版面)、(金文“鼎”字,字形见版面),不识字的人都能猜出是“鼎”!以前有一种东周青铜器,体呈椭圆,深腹,圈足,过去依其形状称为“舟”,但近年考古出土的同类器型青铜器上发现了铭文“(金字旁加个和字)”,如“哀成叔(金字旁加个和字)”、“蔡太史(金字旁加个和字)”,这才知道以前叫“舟”是错误的。“名从主人”的命名方式又叫“自名”,如在年从河南固始县侯古堆勾郚夫人墓中出土的青铜方豆,器身有铭文“饲之饮(奇下加皿字)”,遂定名为“(奇下加皿字)”,这就是自名。如果无自名(奇下加皿字),就会根据已有名称,称为“豆”。前不久在英国公开拍卖的西周青铜器虎蓥,就属于“自名”,虎蓥是属于水器兼酒器的盉,如果器身上没有发现“蓥”字肯定称为“虎盉”。青铜礼器为什么统称为“彝”?《左传》:“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青铜器命名涉及分类、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命名时不遵从“名从主人”的情况也不鲜见。什么情况下可以不遵守“自名”原则?自名与其他名称有冲突,且不是这类器物时。年11月,在河南桐柏县月河公社左庄生产队附近发现一批周代青铜器,有一圆形盘器身上有铭文“昶伯墉自作宝鉴”,虽自名为“鉴”,但实际上是“盘”,故学术界多称其为“昶伯墉自作宝盘”。这种起名方法执行的是“共名”原则,即根据青铜器的性质与用途,对不同造型、不同用途的器物,冠以相同的名称。最典型和常见的共名是“彝”,诸如鼎、簋、鬲这些常见的青铜礼器,古人常统称为“宝彝”、“尊彝”、“宗彝”或“宝宗彝”等。“彝”字为什么可以是青铜礼器的共名?西晋学者杜预就《左传·襄公十九年》“彝器”作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可见“彝”是当时作为祭祀用青铜礼器之通称来使用的。而“彝”前的“宝”、“宗”、“尊”等字是修饰用字,是对这种青铜礼器的贵称,至今民间仍常把青铜器称为“宝”或“宝物,源头就在于此。青铜器叫法中还有一种“异名”现象,不同诸侯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对同一类型青铜器也可能有不同的叫法,如青铜盆,曾国称为“盆”,曾出土“曾大保盆”;而晋国则称为“盦”,如“晋公盦”。考古中发现还有将这种盆称为“盂”的,如北京故宫收藏的“伯(马旁加居字)盂”。此外,同一类器物出现“异名”的也不少见,如“蓥”就是“盉”的异名,而酒器“觚”有的称为“同”。异名即别称,如“鼎”,是带足类烹煮器的通称,但还有(两个弓字中间上連下鬲)、、(金字旁加盂字)、等好多叫法。由于商代早期青铜器上一般都没有铭文,所以这类青铜器大多根据造型、纹饰等特征,结合用途和类别来命名,如鸟尊、虎卣、象尊、羊尊等用动物名称定义的青铜器即属此类。为什么带铭文的青铜器更值钱?商鼎上曾现“伪铭文”:“乙亥子涡小子……”青铜器上的铭文在文字学上被称为“金文”,又叫“钟鼎文”。中国古代青铜器特别是商周青铜器的铭文内容极为丰富,多反映祭祀、战争、娱乐、赏赐等活动内容,涉及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对填补和验证历史十分有用,有极高而又难得的学术价值,中国最早的一篇法律判决书就是从(单人旁加个朕字)匜上的铭文中发现的。(单人旁加个朕字)匜铭文共有字,大意是一个叫“牧牛”的人和叫“供”的上司打官司,名叫“伯扬父”的法官认为牧牛犯上,牧牛被判鞭打下,罚锾铜。这还是中国最早有明文记载的“民告官”案件,里面还有法官“受贿”情节,是极珍贵的司法材料。而铭文还验证了《尚书·舜典》中所记载的,“鞭作官刑,金作赎刑”一说的可靠性。目前已发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金文单字约3个,可以释出的字约个。金文的造字方法符合《说文解字》中总结出的“六书”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6种。如(金文“鼎”字,字形见版面)是象形字,一看就知道是“鼎”;而将“鼎”写成“(金文“鼎”字,字形见版面)”,则是假借“贞”字。这些早期古字中同样隐藏了丰富的历史密码。如年5月,山西石楼县义牒村农民耕地时发现了一批商代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戈上有一字铭文,“ㄇ”内有一个“人”,所透露出的信息十分清楚:这是一个犯人或俘虏,被关在一个房子样的地方,这就是后来的监狱牢房;犯人的脖子上戴着刑具,就是后来的枷锁。而让犯人跪着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则由来已久,0年前的商代就已如此。仅一个古字就能释解出这么丰富的内容,更别说铭文所记载的内容了,可见青铜器上的铭文多么珍贵。所以在拍卖市场上,带铭文的青铜器往往身价百倍。按字估值,字越多越值钱,成为文物市场青铜器作价的潜规则,民国时曾有盗墓者销赃时以一字一两黄金作价。因为带铭文青铜器值钱,还出现了在素器上伪刻铭文的造假现象。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由章乃器捐献的商代“弦纹尖足鼎”,上有“乙亥子涡小子……”等21字铭文,便是作伪刻上去的。铭文“蝌蚪篆”“鸟虫篆”是美术字?勾践剑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金文还是研究汉字字体发展与演变的重要材料,那么金文是什么字体?不可一概而论,不同时期的金文字体并不一样。商代金文与甲骨文同源,属一个体系,之所以看起来不太一样主要是书写方法不同造成的,甲骨文是刻出来的,较尖细;金文是铸出来的,显肥厚。殷商后期的金文多首尾尖、中间粗,有学者称为“波磔体”。周代青铜器的铭文字体比较明确,称作“大篆”,有别于后来秦国的“小篆”;秦汉铭文字体一般转向小篆和隶书。值得一提的是,金文还出现了两种特殊字体,一种是“蝌蚪文”,又称“蝌蚪篆”,这种字头粗尾细,形似蝌蚪;如传世晋国“智君子鉴”铭文,就是这种字体。还有一种是“鸟虫书”,又称“鸟虫篆”,字形盘转曲折,有意写成鸟虫形状,如年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身上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8个字。这些“蝌蚪篆”、“鸟虫篆”其实就是当时的“美术字”。中国古代特别是商周青铜器的铭文,基本上是铸出来的阴文,即所谓“铸铭”,一般出现在内壁、器底、足部、鋬上、盖内等“不显眼”的地方,后来还有器体成型后再做字的“刻铭”。阴文是怎么铸到青铜器上的?学术界有多种推测,一般认为是先制成阴文字模,然后将字模印到内范上呈阳文,再铸出便是阴文。而青铜器铭文多用阴文,则是缘于阴文是凹进去的,不容易磨损,好保留下来,又是放在不显眼的地方,还不会影响纹饰的美观。来源北京晚报编辑周章龙编审王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63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