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总面积.74平方千米,下辖12个建制镇6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德化县常住人口为33.21万人。年,德化县地区GDP.44亿元,财政收入15.97亿元。
德化县是千年古县,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年,撤晋江地区建地级泉州市,德化县属泉州市管辖。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世界陶瓷之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称号。
德化县行政区划图
2.发展目标与策略目标愿景:幸福宜居之城生态旅游之城陶瓷艺术之城。
三大定位:世界陶瓷之都、闽中区域发展中心、山区共同富裕示范县。
城市性质:陶瓷艺术设计名城、海丝文化商贸新城、全国重要生态旅游绿城。
城市职能:国际高端陶瓷设计生产基地和工艺设计创意基地、互联网电商及古窑遗址公园文创基地、戴云山区域旅游康养休闲基地。
发展战略:区域联城、中心强城、文化塑城、生态立城、交通活城、品质优城。
德化县地理位置
3.总体格局3.1总体格局构建”两廊三区、一主两副两轴”的国土空间总体结构。
?两廊:戴云山生态廊道、石牛山生态廊道。
?三区:城镇发展区、中部特色农业发展区、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一主:中心城区。
?两副:上涌、水口副中心。
?两轴:城镇发展轴、旅游发展轴。
国土空间总体结构
3.2生态空间格局“一环两廊四区”的绿色生态网络与山水格局。
全力构建德化生命共同体。保护山水环境生态资源本底,做好福建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以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山水田林湖草,保护水源涵养区,保护生态林地天然屏障。
生态空间格局
3.3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级分类,构建“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的自然保护体系。
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由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唐寨山省级森林公园、葛坑省级森林公园等4个自然保护地组成。
自然保护体系
4.农业空间格局4.1现代农业格局农业绿谷田园画意——发展德化绿色农业功能区。构建“三区多片”的现代农业格局。
三区:近郊休闲农业区、中部特色发展区、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绿化农业,公园农业,多样化、体验性的精品农业的近郊休闲农业区。
耕地集中连片,引导规模化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基础,推动生态循环农业中部特色发展区。充分利用山林特色发展的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多片:特色种植片—集中连片发展蔬菜种植、花卉苗木、水果、茶叶、黑鸡、黑兔、淮山等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优良品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
现代农业格局
4.2村庄分类体系建立两级五类村庄分类体系。
两级:中心村:要素集聚,功能集成;基层村:完善职能,改造提升。
五级:集聚提升中心村庄、转型融合城郊村庄、保护开发特色村庄、搬迁撤并衰退村庄、待定类村庄。
5.城镇空间格局5.1城镇等级体系集约高效集聚提升——高质量谋划德化城镇建设空间。规划构建“1-2-12“的城镇等级结构。
1个中心城区:龙浔镇、浔中镇、盖德镇、三班镇、雷峰镇及龙门滩镇部分区域。
2个重点镇:上涌镇、水口镇。
12个一般镇:雷峰镇、赤水镇、葛坑镇、龙门滩镇、美湖镇、南埕镇、国宝乡、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大铭乡、春美乡。
城镇等级结构
5.2城镇圈三大城镇圈辐射。
三大城镇圈:以城区为中心的南部城镇圈、以水口为中心的东部城镇圈、以上涌为中心的北部城镇圈。
塑造特色生活圈。根据不同社区特征,结合资源禀赋,注重文化性、地域性、民族性等元素,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休闲和交往场所,塑造社区独特魅力。
5.3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一心多点,两轴一带,两区四片”。
?一心:一河两岸,行政文化中心。
?多点:重要功能节点。
?两轴:产城融合轴、山水文创轴。
?一带:浐溪景观带。
?两区:老城区和城东新区。
?四片:盖德片区、大坂片区、古窑遗址公园文创片区、蕉溪片区。
中心城区空间格局
5.4产业空间构建以陶瓷为主导的“+X”现代产业体系。布局“1+8+6”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6.历史文化与旅游格局6.1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世界遗产为核心,建立全面的、多层次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世界遗产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中国传统村落19处、省级传统村落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
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6.2文旅发展格局构筑“戴云之心闽中之核”,形成“两环两翼,三核三区”的文旅发展结构。
两环:生态旅游度假环、都市文创旅游环。
两翼:生态休闲旅游翼,人文体验旅游翼。
三核:世界遗产德化窑址考古遗址公园、九仙山度假旅游景区、石牛山生态旅游区。
三区:南部文化休闲旅游区,东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北部乡村休闲旅游区。
文旅发展格局
7.基础设施体系7.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市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构建与周边县市互联互通交通体系。
1高铁+1动车+1轻轨+2高速:采用TOD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发展模式,实施异地航站楼战略,结合旅游集散中心设置,构成1高铁+1动车+1轻轨+2高速的对外交通体系。
进入30-60分钟交通时空圈:在兴泉铁路通车的基础上、未来推进昌厦高铁建设,加强德化与厦门、泉州、福州及周边区域主要城市的联系。实现1小时到厦门、泉州,2小时到福州,进一步加强德化在“闽中区域”的区位。
交通时空圈
优化多层级交通,形成完善对外交通体系。
3条铁路:“两纵一横”。两纵:兴泉铁路、昌厦高铁(规划)、R7城际轻轨、一横:福龙高铁(规划);2条高速:“Y”型高速政永高速德化段(在建)、厦沙高速(现状);2个机场:德化通用机场、上浦通用机场。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2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乡生活圈全覆盖,形成“县级—乡镇级—社区级”三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生活圈。
形成“一主两副”总体布局结构。1个县区主核心:德化县中心城区县级核心;2个副中心:上涌镇乡镇级副中心、水口镇乡镇级副中心。
推动高水平医疗资源等关键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发挥规模效应。践行邻里单元的理念,推动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布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
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生活圈
城乡生活圈
7.3绿地系统打造山地城市特色的蓝绿公共空间,实现米见绿,米见园。坚持以自然生态效应最优的原则,由绿地、水系的有机链接构成了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主体框架,形成了“水链绿城,轴带成网”的绿化格局。
蓝绿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