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你,帮了我这么大忙,我这三十多年来的心病终于消除了。”“小杨,谢谢你,让我放下成见,这下我家房子的装修垃圾可以清理了。
4月15日上午,在济源纺织厂家属院,孟某和王某两名女士纷纷拉着济水派出所辅警杨洋的手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这样各方喜笑颜开的场景,在一个多月前甚至在之前的31年里,对于这个家属院都是不可能的事。
一处阳台引发邻里纠纷
纺织厂家属院是上世纪90年代所建,住在这里的大都是当年针织厂的退休职工,其中有两户居民刚搬进来的第一天,就产生了矛盾,双方的恩怨一结就是31年。
事情追溯到31年前。年,纺织厂家属院北楼2楼的王某满怀欣喜搬进新居。但刚入住的王某发现住在自己楼下的孟某家私自在阳台外面用预制板搭建了一个几平方的临时厨房。
“当时她家搭建的厨房顶棚正好挡住了我家的排水管,而且房顶基本上和我家的阳台一样高,我们特别担心小偷顺着房顶直接进入我家。”据王某讲,由于一楼搭建的厨房给自家带来生活影响和安全隐患,其多次找到孟某协商,希望孟某将搭建厨房拆除。但孟某总以各种理由推脱。随着王某家使用的排水管道堵塞,到了夏天,污水顺着孟某家的预制板往外渗,刺鼻的味道让孟某一家无法忍受。孟某又找到王某协商排水管问题,王某坚持让其拆除预制板解决问题。孟某却宁愿找工人做防水,也不舍得将搭建好的厨房拆除。久而久之,两家人从当初的同事、朋友,变成了形同陌路的陌生人。起初家属院的同事还出面帮两家协调矛盾,但双方始终互不让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就这样僵持了30年。
时隔多年恩怨再次升级
今年3月,孟某一家到亲戚家借住,把家属院的老房子腾出来进行装修,给即将结婚的小儿子当婚房使用。当孟某联系好装修工人打算施工时,王某却阻拦施工,借机要求孟某家拆除违建,还原自家排水管道。
眼看儿子婚期临近,房子装修迫在眉睫,但王某态度强硬,不肯让步。孟某一家便选择向社区和民警寻求帮助。出警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两家的情况后,多次对双方进行调解,但由于双方矛盾纠纷时间太长,每次调解均以双方互相数落对方的家长里短而告终。按照示范区公安局推行的“一村(格)一警”“警调对接”等相关工作机制,济水派出所将此纠纷推送给社区警务室,由网格辅警杨洋持续跟进此事。
3天+16个电话辅警用情用力解开“疙瘩”
提到孟某和王某两家,杨洋也很了解。年,两家人因安装空调问题引发纠纷,最后在杨洋的调解下,成功化解矛盾。“通过那次矛盾调解,我对他们两家人的为人处事和性格都有所了解,也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杨洋说。
为了化解两家人多年的恩怨,杨洋没有直接找积怨已久的孟某和王某二人进行调解,先找到和自己年龄相仿,沟通起来比较方便的孟某的大儿子李某。李某得知杨洋的来意后,以母亲孟某不听别人劝解为由欲搪塞杨洋,但杨洋凭借自己的耐心和细致,向李某摆事实讲道理,和他讨论了2个多小时。
调解第二天,由于李某要上班,杨洋便主动给李某打了8次电话进行沟通。通过和李某交谈,杨洋得知李某一家都明白事情拖着不是办法,也不愿意长期借住在亲戚家。发现李某的口气有所松动,杨洋便劝其晚上回家和家人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调解第三天,杨洋又给李某打了8次电话,李某称家里其他人都已经同意拆除自家的预制板,但母亲孟某还不同意。杨洋一边忙着本职工作,一边继续抽出时间和李某进行沟通,让李某围绕着借住不是长久之计和弟弟结婚这两个话题继续做母亲的思想工作。
4月15日一早,杨洋接到了李某打来的电话。电话刚一接通,便听见李某说:“杨洋,我母亲已经同意了,今天我们就找施工队把预制板拆除!你为我们家的事费心了,太感谢你了!”听到李某的话,杨洋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挂断电话后,杨洋立马赶去了家属院,这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