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疫情肆虐,各行各业都不景气,于是乎,“铁饭碗”又被炒了起来,千军万马奔向考编的独木桥,都想在体制里寻求一份安逸。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铁饭碗”真的就那么香吗?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不用追溯太早,我们就追溯到改革开放前就行。那个时候,工厂是铁饭碗吧,什么钢铁厂、毛纺厂、船厂层出不穷,一般都是父辈的职工身份孩子还可以继承,厂里有幼儿园,有宿舍,收益好的还动不动分房子,简直是”金饭碗“。但是,现在再看,这饭碗变成普通饭碗了吧,甚至现在的年轻人坚决不愿意去厂里工作,和当年的盛况相比,简直是匪夷所思。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当年有人告诉你厂里不是“铁饭碗”,你会不会揍他?
同理,现在的编制你看起来安逸,但实际上已经悄然变化了。近期,山西吕梁石楼县完成机构改革,将3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名领导职数精简为名;将个涉改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名事业编制核减为名,给全国的人口小县改革打了个样。确实,改革没有开除任何人,但是,编制少了,领导职数少了,晋升空间肯定相应变小。年轻人虽然进入体制”求稳“,但大多数还是希望能够谋个一官半职的,在小县城晋升无望,生活枯燥的情况下,性价比不见得真高。
同时,在当前财政困难的大环境下,很多地方已经将编制内工资一再缩减,部分基层公务员甚至只有两三千的工资,确实是人前风光人后受罪。现在,对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人进入单位,就将承担大量工作,”5+2““白加黑”起来比企业的”“还厉害,而且还没有加班费,幸福感不见得比企业强。
很多人谈到企业的”35岁危机”,这也是我要说的,不要让单一的工作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35岁真的就都失业了吗?有的人,在35岁之前赚了编制内群体一辈子都赚不了的钱,有的人靠自身的能力和人脉跳槽找了新工作,当然,也有的人面临”35岁危机“,面临失业的风险,然后大肆宣传编制的好处,同时,还有编制内的人员在35岁时晋升无望,辞职开始了新的生活。
昆仑不是说编制内就不好,而是让大家在疯狂考编但是考不上的时候,换个思路想想,体制内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说不定换个方向,海阔天空。还有,”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其靠编制获得“安全感”,倒不如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自己给自己”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