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古镇客商闫强强特别的葫芦卖

北京青春痘哪里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368658288694&wfr=spider&for=pc

一盏明灯照前行

□李玉平

看到《吕梁日报》开辟“我与吕梁日报的故事50年(—年)”栏目,一下子勾起了许多回忆,说起来,我与《吕梁日报》的情缘深深,有很多话想说说。在我30多年的工作中,一直有《吕梁报》《吕梁日报》的陪伴,阅读、剪报和投稿的一些往事仍记忆犹新,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在年参加工作后,最早接触的是《吕梁报》,并且一直坚持阅读《吕梁报》《吕梁日报》至今。是《吕梁报》实现了我第一次报纸投稿并被采用的愿望,让我十分欣喜,至今难忘。可以说,《吕梁报》是名副其实领我开始新闻写作的启蒙老师。当时,我从气象学校毕业分配到石楼县气象站工作,单位在离城10里的一个山头上,四周都是农村耕地,晚上漆黑寂静,白天也文化娱乐项目少,看报纸成为那段时间的最好选择。值班之余,经常看《吕梁报》,逐渐有了投稿的冲动,心想要是自己写的稿子也能变成铅字刊登出来,那该多好啊。准备了一段时间,还是心里没有底,后来终于鼓足勇气写了一篇,又工工整整地誊在稿纸后,从石楼县邮电局寄给《吕梁报》编辑部。很幸运的是当年11月21日第四版刊登了我写的那篇题为《霜和霜冻是一回事吗?》的稿件,编辑老师还特意给配发了一个气象观测场百叶箱插图。获悉自己写的“豆腐块”第一次变成铅字后,确实有过惊喜,尽管写得短,就几百字,遗憾的是当时我没见到过这期报纸。据说时任吕梁地区气象局领导看到报纸后,还对我加深了一点印象。由于我们单位远离城区,邮递员就把报纸放到家属宿舍,让我们自己有空了去取,不知道是漏发了还是他人拿走了,后来才听同事们说。值得感谢的是报社温元元记者的热心帮忙,年11月26日通过她亲自查找存档报纸,才有机会见到自己当年写的这篇小文章,就留存了复印件,了却了我多年来一直想看的心愿。

《吕梁日报》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默默无闻地帮助我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真是润物细无声。记得年秋调回吕梁地区气象局,安排我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经常需要起草文件、会议讲话稿和工作汇报材料等,不看《吕梁报》就不知道吕梁地委行署的大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脑子里理不清头绪。我通过看报,手头积累了必要的资料,学习不同类型文章的谋篇布局,一边思考让我写又会怎么写,那些内容是我想不到或者即使想到也写不出来、写不够分量。当时《吕梁报》就是我身边的老师,也是我常用的写作宝典。看报纸时候,经常一边琢磨好文章的一些细节,思考相应的问题,这样一来也为以后写作奠定了基础。在时任局领导和办公室主任的热心指导下,平时看《吕梁报》的启发就从脑海里调用出来,每逢写材料前都能理出大体思路,逐渐写材料时心里有数了,起码不再发愁了。经过多次锻炼,不仅能搭架起大体的框架结构,而且看得多了、写得多了,也能写得有血有肉,这算是过了单位文秘工作的第一道关口。

不知不觉剪存《吕梁日报》成为我学习和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逐渐养成了爱剪报的一种习惯。一直以来,把《吕梁日报》副刊和一些重要理论文章,作为剪留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08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