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县易地扶贫搬迁开启幸福生活吕梁日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文/图本报记者木二东本报通讯员霍爱兰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石楼小镇”

温海胜在宽敞明亮的新居内接受采访

温海胜的儿子在新居里上网课

踏着春风,记者来到石楼县灵泉镇“石楼小镇”移民安置点,一栋栋青瓦黄墙小楼,错落有致,干净宽敞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在春日煦暖的阳光下,别具特色的移民新村格外耀眼。

石楼小镇是石楼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据了解,此处建筑面积.77平方米,共计安置移民搬迁户。

“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做梦也想不到能在城里住上这么好的房子!”90多平方米的新房宽敞明亮,家俱一应俱全,得知记者来了,温海胜两口子连忙高兴地把记者迎进了家。

温海胜46岁,一家4口人,搬迁前住在前山乡温家庄村。“以前虽说在村里种着40多亩地,但大部分是枣树地,枣价低卖不起价格,要是秋季枣成熟时赶上连绵秋雨,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农闲时外出打工,两口子勤勤恳恳,早出晚归,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村里没学校,两个孩子在义牒镇上学,房租、水电费、生活费下来,所剩无几,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说起他家这些年来的变化,温海胜感慨良多。

年,温海胜一家的生活开始慢慢变好。

他家定为贫困户后,孩子的学费免了;打工有务工补贴;爱人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免费护工护理培训,找到了一份不错的护理工作;帮扶干部针对温海胜会开车有驾驶证,帮他联系了跑运输业务,收入可靠稳定。

年,温海胜顺利脱贫了。

年,温海胜家三喜临门:一是从村里的土窑洞移民搬迁到城里的新房;二是温海胜在内蒙古一家企业跑运输,光这一项一年收入就5万元;三是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这些年来为我们忙前忙后日夜操劳的扶贫干部们!”温海胜两口子由衷地感谢。

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是后续的管理与配套服务。

在“石楼小镇”周边,有金鸡产业、扶贫制衣车间、香菇大棚种植园,小区内有树德枣业扶贫车间,物业公司针对小区住户设置了公益性岗位,这些企业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员的就业需求。

移民户马振斌和老伴都近60岁了,老伴身体不好,自己去年又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两人现在都不能干重活、出远门。树德枣业扶贫车间就在门跟前,苦轻、技术含量低、没有任务,能干多少干多少,又不耽误给孩子做饭。“家门口就业随时来、随时走,一个月收入多元,就像专门为我家开的厂子一样!”马振斌说。

今年62岁的温毛新,家里的土地全部托管出去了,在物业公司开三轮车清理垃圾,月工资元,温毛新逢人便高兴地夸:“以前都没存过钱,今年有了存款了。”

漫步在“石楼小镇”小区内,记者看到,小区配套设施齐全,宽广的运动休闲广场、现代化的太阳能路灯、随处可见的花草绿化区……孩子们在玩耍,老人们在健身散步,到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石楼县移民中心负责人刘奋升介绍说,石楼小镇依山傍水,建筑采用传统小青瓦盖顶,一栋一风格,既吸纳徽派、川派等各种建筑元素又体现晋西传统特色,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地形地貌。设计理念旨在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姜子牙故里、商周文化、青铜文化等),融入当地生态资源(全省最大退耕还林县)有机农产品,形成全县的旅游集散地,用易地扶贫搬迁撬动商业开发,为后续产业发展做好铺垫。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67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