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从龙津桥往岳溪村方向走的这条街叫大岭墟,古街全是统一的岭南特色建筑风格,街道的两旁坐落着多间非遗文化工作室,核雕、奇石、蓝染……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石楼镇大岭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近年历史,其背靠菩山,面朝玉带河,石桥、古塔、祠堂、门楼、牌坊古迹环绕,拥有较完好的古建筑群落。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流转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怀。在历史的进程中,大岭村没有停下脚步,近年来,大岭村积极升级改造,吸引众多艺术家在此设立工作室和展馆,开展核雕、奇石、蓝染等艺术创作,甚至还吸引了越南文化美食餐馆落户进驻大岭墟,让这条文化古街独具风采。近日,记者走访大岭墟,探究其文化魅力。
古香古色的大岭墟文化古街
平核堂:广州核雕创作基地
走进大岭墟,最先吸引记者眼球的莫过于广州核雕创作基地——平核堂。平核堂里藏了上百个核雕作品,各个作品造型风格迥异,十分精巧细致。该基地的负责人彭德平是最早入驻大岭墟的艺术家,他跟记者介绍,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目前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核堂是华南地区首家专业核雕收藏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它秉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核雕技艺,从理论知识,雕刻基础到原创设计,循序渐进。核雕文化源远流长,离不开众多核雕人的广泛传播。平核堂有着弘扬传播核雕文化的使命,基地从年开始至今已培养了60多名学员,在年还开设帮残助残培训班,学员们主要走新题材创作路线,创作了大批适合当代审美观的作品,平核堂入驻大岭墟,初衷是想让更多人走进核雕,了解核雕,学习核雕,传承核雕。
彭德平表示,当今悄然兴起的核雕市场,不仅使中国传统优秀技艺得以传承,而且将会不断发扬光大,作为核雕文化传播者,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让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走远走强。
平核堂一角
豪石堂:全国各地奇石的收藏馆
紧挨着平核堂的是一家收纳全国各地奇石的收藏馆——豪石堂,豪石堂门口的摆设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几台老旧的单车有序摆放在门口,黑色的木门和悬挂在门口两侧的大灯笼增添了几分古韵气息,走进豪石堂,大大小小、形态各异、质地不同的奇石分门别类摆放在内,有些形状特别的奇石还堆成作品摆放在特定的展柜里。
豪石堂店铺门面古韵气息浓厚
据豪石堂收藏馆馆长梁炳豪介绍,馆内收藏最多的石头类别分别是广西的云南石、马特加斯加冰彩玛瑙以及非洲的古磐石,由于奇石色泽鲜艳,形状天然而成,一直深得大众欢喜。梁炳豪告诉记者,石头贵在天然,重在发现,寻找奇石需要从形、神、质、色、纹等方面入手。而石头收藏靠悟,称之为“悟石”。每一件石头拿回来以后,不能贸然动手,要经过反复的揣摩、观察皮、纹理、质、肉,再开始从某一个角度,边处理,边观察,边悟,悟透了,才能得出心仪的石头,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奇石。而这些奇石在大自然与岁月的磨砺下,形态各异,质地坚韧,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希望开设豪石堂让市民了解奇石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
山川方物工作坊:
蓝染技艺非遗传承与创作基地
在大岭墟的转角处还设了一家蓝染技艺非遗传承与创作基地——山川方物工作坊。门店铺面不算大,却内藏乾坤。只见这里摆放了各色各样经过蓝染技艺制作而成的衣物品,在两面墙上还摆设了晋南拉花千层布鞋以及经过蓝染后的手工布料及千底拉花的鞋垫,让人直呼过瘾。据悉,蓝染,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在我国有着多年历史,这项技术曾一度代表我国传统染色的主流工艺。它是天然染色中植物染(草木染)的一部分,主要以蓝草为原料,是一种通过天然发酵还原方法来建蓝缸与养蓝的工艺,也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古法蓝染技术。
平核堂内部别具特色
山川方物蓝染工作坊负责人张娟娟向记者表示,蓝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包括:夹缬(夹染)、绞缬(扎染)、蜡缬(蜡染)、灰缬(型糊染),也包括现代蓝染设计者综合古老方法开发出来的一些新玩法,如,吊染、云染、山形渐变等,由于近代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日益重视,而经过蓝染后的布料不易掉色,也不伤皮肤,蓝染技艺又逐渐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奇石“祥云伴月”
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近代的设计师将蓝染这一元素与很多的现代的文化艺术进行揉和,而该工作坊所创作的作品,正是做到了将蓝染技艺与潮流单品相融合,改变以往单一的作品,让蓝染技艺走进大众视野,走入大众生活。同时他们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在工作坊内开设蓝染手工制作课程,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蓝染这项非遗文化。
越南餐馆:擦出异域美食文化火花
欣赏完众多的文化展馆后,记者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大岭墟的尽头处,这家名叫“越南印象”的餐馆给整条古街再添异国风情。店铺门面整洁简单,门口种植的小绿化看起来十分养眼。据悉,该店铺主售越南美食,越南牛肉河粉、越南地漏咖啡、以及越南春卷是该店的招牌美食。吴英是“越南印象”的店长,她向记者介绍,店里所有用到的原材料都来自越南当地,其中,越南牛肉河粉里的牛肉汤材料熬制是关键,需要用到20升的牛骨头炖10个小时,最后再加上香料、越南本地河粉、香菜等材料才能出锅。
山川坊物蓝染的部分作品展示
当问起吴英在大岭墟开店的初衷时,她和记者说:“我是越南人,10年前我来到了番禺,感觉番禺的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生活感到很惬意,我对中国文化一直倍感兴趣,而大岭村文化氛围浓厚,周边又有很多文化馆,在这里开店既能传播越南美食文化,又可以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由于吴英很喜欢研究各地方的美食文化,因此该店铺还推出冬阴功汤、芒果雪媚娘、台湾盐酥鸡、鲜炸虾片等美食,满足不同食客的味蕾,该餐馆进驻大岭墟,擦出了别样的美食文化花火。
别具异国风情的越南餐馆“越南印象”
美味的越南河粉
如今的大岭古村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以“旅游+文创”的路径,大岭村引入文化创意、特色民宿、餐饮零售、生态种植、研学科普等产业,通过对古村保护性开发,源源不断地为古村注入当代艺术元素及生命力;以“产+学+研”模式,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动高端产业集群形成及融合发展,村级产业园正逐步实现转型升级;村内“沉睡资产”的进一步盘活,也使得村集体收入大幅提升,极大地促进大岭村村民整体增收,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美好的未来。
文:番禺区融媒体记者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