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移民社区里的扶贫车间

北京湿疹医院哪最好 http://m.39.net/pf/a_9150611.html

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石楼县在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配套工作的同时,把扶贫车间搬进移民小区,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在龙山水岸、石楼小镇两个移民小区配套了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大棚种植等产业,带动余人移民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龙山水岸”是石楼县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人口集中安置点,该安置点位于灵泉镇岔沟村。一大早,在龙山水岸“醉美人”服装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40余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分料、剪裁、缝纫,赶制一批鞋帮订单,虽然有人动作娴熟、有人略显生疏,但忙碌的场景和普通工厂的生产车间并无二致。陈四英是和合乡刘家畔村的移民户,年一家6口人住进了龙山水岸平米的新房,自从社区建起来扶贫车间,她从一名留守妇女,变成了这里的产业工人。

陈四英告诉记者,到了城里住上了楼房,条件好很多,唯一担心的就是生活问题,现在车间建到移民小区里,下楼就能上班挣钱,一个月下来能挣多元,还不耽误家里的事,特别满意。

石楼县“醉美人”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清平介绍称,公司是一个代加工企业,主要为河北、太原等地企业加工衣服、工装等,今年政府搭台,免费给提供了场地,让企业进驻龙山水岸社区,目前,已带动50余名移民群众就业。

石楼县“醉美人”服装有限公司于今年10月份进驻龙山水岸小区,以加工工服、鞋帮为主,车间工人全部为小区移民群众。住楼房、进工厂、有收入,全新的城市生活让广大移民群众感叹不已,在这里,他们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从靠天吃饭到8小时上班族的华丽转身。

扶贫车间的建立,真正发挥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作用,使一大批无法外出的贫困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龙山水岸小区居民张瑞林说:“来到城里两年多了,住在龙山水岸,以前也没个好工作,就是随便打点零工,自从有了车间,就有了固定的工资,工作稳定。”

听着缝纫女工哒哒哒的制衣声,公司负责人贺清平告诉记者,在公司务工的都是家庭妇女,有缝制衣服、使用缝纫机的经验,经过一到两周的培训即可上手,公司按计件发放工资,每件成品的价格在10元到18元左右,每个熟练工平均每月能拿到元左右的工资。

据了解,随着业务的拓展,订单量不断增大,日产量已不能满足供货要求,下一步,公司将紧紧依托移民小区丰富的工人资源,扩大龙山水岸、石楼小镇两个移民小区的的生产规模,可带动人左右的妇女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微石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06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