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天地宽吕梁市交通建设工作综述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放眼吕梁,一张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标注着我市交通发展的一次次强劲脉动——“复兴号”动车投入运营为吕梁插上腾飞的翅膀、静兴高速全线建成打通了经济发展大通道、吕梁大武机场通航将“吕梁精神”带向了世界……纵横阡陌间,“铁公空”全面发力、齐头并进,交通事业不断跨越突破,踔厉奋发的吕梁正以“路”为笔,擘画全市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累计投入89.12亿元,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农村公路高标准建设,铺就了我市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快车道”。

用实干

铺筑乡村振兴富民路

回想公路没修通以前,交口县康城镇田家洼村党支部书记杜侯平说:“大部分村民出行基本靠步行。公路不通,一方面村民出行不方便,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村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农村显得十分荒凉。现在路通了,好多人都回来在家门口发展食用菌、养殖等特色产业,生活一天天变好了。”交口县在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方面成绩突出,成功创建山西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

田家洼村的转变仅是我市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让经济动脉越发强健通畅。据统计,年,我市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公里,完成省厅任务的%。其中,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乡镇通三级路78公里,危桥改造21座,村道安全防护工程68公里,一灯一带完成个。

便捷的交通条件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出行,盘活了当地资源,更带来了山区群众观念的转变。依托“四好农村路”便利的交通设施,交口县先后建立了下蒿城、尚家沟、石口村等7个香菇种植基地,南山、蒲依、郭家掌等7个养猪场,陈家峪、王家庄、岔口3个养牛基地,实现了致富有产业,产业有发展。“‘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不仅给农村带来了经济收益,更凸显了社会效益,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交口县石口村村民张耀明告诉记者。农村公路既要建好,更要管好养好。我市去年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万元,保证了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截至12月底,全市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77.8%,一、二、三类桥梁占比达到97.6%。

九曲黄河,波澜壮阔。去年以来,我市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作为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展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构建“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格局,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沿黄廊道建成生态廊道、致富廊道、幸福廊道。—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规划建设总里程公里,其中主线公里,支线公里,规划总投资54亿元。目前,全年开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公里,建成67公里,完成省厅任务%。

道路似玉带,相伴大黄河。建成通车后的这条沿黄生态公路将串联起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黄河水蚀浮雕、碛口古镇、千年景区、北武当山、庞泉沟等67个优质自然景观资源,沿线设置生态绿道28.5公里,驿站14个,房车营地3个,将直接惠及沿线18万人民群众,更好发展生态旅游,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齐发力

构建“铁公空”交通格局

交通道路,是一座城市的骨架,一个地区的脉络,要实现交通的支撑性作用,那就必须拓宽骨架、打通脉络,以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公路、铁路、民航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一张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大交通网络逐渐成为吕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话高铁,铁路发展前景广阔——年6月26日,“复兴号”动车组在全市人民翘首以盼中正式开通,结束了吕梁没有动车的历史,让吕梁全面进入动车时代。太原至柳林实现动车组开行,太绥高铁启动前期,吕梁火车站普客流量稳居太中银全线地级城市榜首。

“我今天买的从吕梁到太原南的动车票,一共42元,车程1小时30分钟,比前些年坐火车到太原节省了一半的时间,真是方便。”在乘客薛苗苗看来,动车的开通不仅缩短了吕梁到太原的距离,更提升了出行体验感和舒适感。

看苍穹,航线覆盖助推旅游实现新发展——年1月,吕梁大武机场通航,实现了吕梁儿女世世代代的“飞天”梦想。空中架起的“天路”,擎起了吕梁山区挺立的“钢铁脊梁”,为吕梁连通一线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年年底,大武机场累计开通北京、西安、杭州等20条城市直飞航线,可通达全国26个城市,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7.96万人次。

谈公路,内畅外联达四方——全长96.6公里的静兴高速公路是年全省唯一建成竣工的高速公路项目。正式通车后,老区兴县到省城太原的行程时间将缩短至两小时,岚县将正式融入省城一小时经济圈。静兴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丰润镇,穿过吕梁市岚县大万山,跨越兴县黄河后抵达陕西省神木市马镇盘塘村,投资20.33亿元。静兴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的物流、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6月26日,我省“县县通高速”最后两个重点项目之一、“十四五”交通领域省重点工程——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开工。汾石高速的开工建设,将结束石楼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打通吕梁革命老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通道,对于补齐全省高速公路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一个个城市交通建设项目的布局、建设、完工,城市交通骨架不断舒展,城市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纵横交错的交通脉络串联起吕梁人民美好的幸福生活。

惠民生

构建绿色交通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工程,强化市县公交体系建设,加大城市公交投入,完善公共自行车运营机制,将交通工作和民生实事有机结合,想民所想,办民之需,解民之忧,打造了交通惠民新亮点。

年11月17日,我市开通城乡“一元公交”线路,共21台车,8条城乡线路6条镇村线路全部实行一元票价,标志着城乡公交一体化,绿色发展迈出实质性的全新步伐。“今天早上我从家医院做了检查、买了药,下午又坐公交车回家,来回花了2块钱,城乡公交真是方便我们老百姓的出行。”说起城乡公交的开通,家住坪头乡下辖村的张学明深有感触,从昔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到如今的“出门水泥路,抬脚上路车”,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交通装备的清洁绿色水平,直接影响着交通绿色发展水平。为此,我市着力推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快公交车新能源化。年底,我市淘汰柴油货车辆,两年共淘汰辆,超额完成省下达辆的任务;新增城市公交车60辆,纯电动汽车比例占到%;新增、更新巡游出租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辆,纯电动出租车比例为96.2%。积极打造绿色出行,全市所有的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交通装备持续提档升级更环保。

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船舶码头水污染防治行动,完善了船舶与码头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设立船舶垃圾接收点、船舶油污回收点。共设立船舶垃圾接收固定设施14处,全年船舶垃圾接收处置0.35吨,稳步推进清理整顿工作。在重要路段、港口码头安装高清监控设备76套摄像头余处,完成26个港口码头视频监控安装和并网工作,并全面启用,港口码头、重要路段视频监管率%,全力保障交通安全平稳有序。

积极推进农村客货运融合发展。构建“城乡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客货同网模式,实现客、货、邮三方运力资源共享共用。“以前发一次货,可能要去四五家快递公司,现在整合到一起了,在一个网点就能全部搞定。”在离石区信义镇永红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乡村驿站里,驿站老板王鹏告诉记者,得益于新型的物流服务体系,永红村这两年的快递业务可谓发展迅猛。去年,我市重点打造了以离石区为样板,建成离石区枣林乡、信义镇两个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开通了吕梁市区至枣林乡和信义镇两条客货邮合作线路,设立了枣林乡、结绳焉村、梁家岔村、信义镇、永红村五个物流节点。并以此典型带动,在全市推广落实,努力做到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一条条高速公路伸向远方,一条条柏油路入乡进村,一辆辆公交车串起了城市生活……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为吕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优质条件。相信随着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吕梁的交通之路必将拓展延伸,越走越宽广。(记者任星)

吕梁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80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