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地区的中阳县和石楼县只差一个中钢

最近做了一个中阳县店铺普查的工作。发现很多店铺平时生意都不怎么样,只有在春节时消费才能看到过去的繁华。春节时外出务工人员和学生回流、县城人口短期内增加两万人左右,春节期间快递房价、网购也有降温。这种情况下、县城的店铺会火一两个月,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这一个月养活了不少店铺。

县城有一千八百家左右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店铺。旧城区有一千四百家、新城区有四百家左右。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商在盖楼时、一层的裙楼基本都是店铺、新区的开发增加了店铺的供应量、使生意的竞争加大了。加上这几年流量被分到了电商一部分、私家车的普及,吕梁到太原铁路的开通,以及未来高铁,高速公路的开通也会分走店铺的一部分流量。综合几种原因、县城除了少数店铺、大多数店铺生存困难。常常看到不少店铺看似很高大上、不到半年后就关门大吉了。县城商铺已经没有投资价值。

我统计的结果是:店铺以吃的最多、婴儿吃的奶粉、儿童吃的汉堡、大人吃的水果蔬菜粮油,喝的酒、茶叶,抽的烟、老年人吃的药、生日吃的蛋糕。面馆,火锅,烧烤,小吃等等这类店铺最多。吃是一个刚需。服装类店铺以品牌商为主,品牌产品线上线下价格一致,受电商影响比较少。主要是外衣,内衣,鞋子,童装,婚纱为主。出行工具主要是电动车和私家车、一个是中途和长途代步工具、一个是解决最后一公里代步。县城汽车维修保养主要集中在东环路有二十多家。建材类店铺数量在七十家以上,排在前五名。前五的餐饮,服装,烟酒便利,理发,都是刚需。建材类店铺数量多是县城房地产开发带来的结果。墙纸,窗帘,木门,地板,家纺,灯具,卫浴,家具,家电自以及门窗加工都是房地产开发带动的需求。慢慢这些需求都满足了,相关店铺的数量也会急剧下降。还有针对女人的服务也比较多,美发美容、化妆品,纹绣,美甲,护肤,珠宝。店铺业绩与人口数量有关,也与人口购买力有关,县城老百姓的钱都进入了房地产,车子和小孩的教育里面。其他方面需求是非常弱的。尤其是娱乐和文化,精神消费比较少。现在的店铺没有十年前繁华,但是因为货币贬值缘故,可能今天销售额比较高。比如以前一碗面三块,如今到了十块,上涨三倍多。今天卖五十碗过去就要卖碗才能赚到同样利润。所以过去繁华今天萧条,但是赚到的钱差不多,购买力萎缩,也就是说今天生意更难做了。因为县城产业现状注定了服务业的店铺没有多大前途。

先说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农业种植中粮食是微不足道的,经济作物里面主要是核桃,关于核桃的问题,说起来都是泪,前几年政府鼓励种植核桃,这几年发现核桃价格掉下来了,粮食价格涨上去了。核桃多了也伤农。

蔬菜种植也少,主要问题是销售的问题,菜卖不出去就要烂掉。基地种植加电商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但是农村缺少专业运营人员,农产品也需要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在这这些方面缺少市场人才和生产研发人才。牧业主要是养猪,养鸡,养牛,在县城很多煤矿关闭后很多人做起了养殖。但是规模普遍不大。这几年从外面招商进来不少农业养殖项目,也有本土的煤老板搞养殖的。

再看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炼焦为主。制造业非常薄弱,种类单一,数量不大,不成规模效益。只靠一两家大企业支撑。

食品加工有一家做核桃露的,做的一直不怎么成功,附近食品加工企业做的成功的是交口的维士杰。当然也有一些新生的食品加工小企业,我认识一个朋友,就是做辣酱的。服装加工基本没有,其他加工制造也基本没有。本地建筑公司也没有做的特别强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有强大的制造基础以及服务制造业的服务类公司。制造业输出产品,输入资金,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中钢和桃源都是属于制造业。

最后看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里最繁荣的就是房地产,城市外表的现代化就靠房地产来完成,现代化的县城应该是街道宽阔整洁,两侧高楼林立。

房地产是第三产业

我统计的街面店铺基本都是服务业。但是县城服务业层次太低。餐饮,批发,零售,教育,医疗,维修,家政,生鲜,仓储运输快递。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人和家庭,服务公司和企业的服务基本没有。服务业限制性很大,一般只能服务本地客户。收入有天花板限制,服务业里很多诸如金融,信息传输,科研,影视文化,体育都几乎没有。因为农业和制造业都弱,针对农业和制造业的服务就更加没有可能成长起来。

中阳经济目前还是靠中钢这个火车头带动。产业基础弱不说,我们的高中都是给外面的城市培养人才,资金和人才流出都很严重。县级市,地级市,省会城市就相对好很多。机会更多。中阳目前绝无可能变成县级市,柳林才有这个可能。县级市必须人口和经济体量都要够量吧。去掉中钢,中阳的增长极在哪里?很多人说中阳经济发展迅速,我想问问是第一产业迅速还是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在我看来县城在短期内经济难有大的起色。县委的思路也是先把基础设施搞好,再慢慢筑巢引凤,这是一个过程,必须立足当下现实,实事求是,不是一步到位的。人才在哪里哪里才有发展、县城目前人群如下:老人,学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人,小商贩,妈妈们,就靠他们是无论如何撑不起一个县城的未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26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