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指示,自此之后,大寨被树立为农业生产的典型,全国范围内也掀起了学习大寨的风潮。说到这里,大家知道大寨是如何进入主席的视线的吗?
年3月,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最早向主席汇报了大寨和陈永贵的事迹。当时主席特别重视干部是否脱产,当得知陈永贵与大寨的普通社员一样劳动,没有脱产后非常高兴,于是主席决定把陈永贵与大寨树立为典型,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指示。
陶鲁笳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年轻的省委第一书记,他出生于年,江苏溧阳人。陶鲁笳担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时间是年,当时的陶鲁笳年仅36岁,36岁就成为省委第一书记,不仅在当时是最年轻的省委第一书记,即便放在今天,也是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陶鲁笳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干部,主政山西期间,他在山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合作化,建立了很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多次得到主席的表扬。不过,陶鲁笳在山西的工作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中。
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片面追求工农业高产值的群众性运动,那段时期,各地浮夸风盛行,严重破坏了当时脆弱的经济结构。中央很快也意识到“大跃进”的错误,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上,中央正式确立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各地的经济有所恢复。
那段时期,山西也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省份,“浮夸风”非常严重。比如年7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山西农业科学家预计一亩小麦可产2万斤”。另外,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山西成为玉米亩产千斤省”。
在当年的报道中,山西省可谓是“出尽了风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过,真实情况并不是如此,也因为“浮夸风”盛行,对农业生产起了极坏的示范作用。年年初,“七千人大会”正式召开,这次大会彻底纠正了“大跃进”的错误,在会议的第二阶段,有个专门的“出气”阶段,陶鲁笳代表山西省委作了检讨。
陶鲁笳检讨的具体时间是2月6日,他说在过去的四年,山西主要有两段时间头脑发热,一段是年9月到年2月,另一段是年9月到年6月。另外,陶鲁笳还专门指出,年冬天,他汇报的石楼县全县平均亩产千斤的经验其实是亩产斤。
当时受“浮夸风”影响,很多地方都刻意夸大粮食的产量,山西省也不例外,不过,在这个事情上,陶鲁笳更多的是受骗。不止陶鲁笳,还有其他省份的省委第一书记也被欺骗,比如曾担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不相信粮食的亩产量,亲自看着小麦脱粒。但舒同不知道的是,下面的人早已在脱粒机中提前藏好了粮食,所以得出的数据就非常夸张。
七千人大会期间,包括陶鲁笳在内,好几位省委第一书记站出来主动检讨了过去一段时间的错误,也是这次会议之后,“大跃进”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不过,“大跃进”带给我们的教训却应该始终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