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势在必行,有的省份已经开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39.net/pf/a_4636739.html

要说近两年最受大家关心的话题,肯定就是疫情了,自疫情发生之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封控政策的管制之下,各地财政吃紧,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也让地方财政迅速收缩,为了达到平衡,各地也采取了紧急的应对策略。

要说地方财政最大的用途,就是给各地的公务员发放工资。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很多地区都对公务员进行了减薪,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随着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有的省份已经开始砸铁饭碗了,这是真的吗?

一、当下的财政现状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地方财政应该是充足的,毕竟它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么多行业共同进步,创造了不菲的财富。我们要知道,地方财政主要依靠的是当地土地的出售与租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这也成为了地方财政的主力。

疫情结束之后,虽然大家的生活与工作状态,逐渐回归于正轨,但我们也发现,日子并不好过。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缩水,外贸订单的流失,也让各地的工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进行了裁员的措施,这时社会上就出现了两个大群体,那就是财政需要每年拿出大笔的支出,去支付8,万的公职人员,上千万的大学生都面临着找工作难的问题,又有无数人开始奋力去考公务员。

在这种供养关系无法得到平衡的前提下,出现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据统计,年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了20,亿元,房屋的销售额也降低了4.8万亿。本来这些钱都要用于财政支出的,现在没有了,大家也必须要去填平这一缺口。

二、山西最先出手

为了解决地方财政赤字的情况,很多地区最开始时是对公职人员的工资进行了调整,虽然惹来了不少人的反对,却也只能接受。近日有些地区又开始推行机构改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裁员,将公职人员队伍进行精简。

在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中,公务员那都是铁饭碗,工资有保障,待遇又好。可现在这一认定却被打破了,曾经自认为的那些铁饭碗,有的省份已经展开了砸碗行动,山西有6个县最先实施。

所谓的精简,就是要对编制人员进行大规模的裁员。现在有很多地区,都普遍存在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编制人员众多,明明一个窗口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却有多个工作人员在一旁闲聊,这就造成了工作岗位还有社会资源的浪费。

这次的机构改革,就是要将这些可有可无的岗位进行整治,虽然是编制人员,但也存在着下岗的风险。这一改革实施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河曲县之前一共拥有36个党政机构,现在已经精简到了22个,从个事业单位整合为了40个。经过这次的精简,发现当地有名事业单位属于超编。

石楼县事业编制精简名,娄烦县事业单位精简了29个。这些人如果按照一个月每人3元工资去计算的话,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些人被精简掉之后,地方财政压力瞬间减小不少。

三、精简地区的共同点

这时大家就好奇了,什么样的城市,会被选定为精简的对象呢?山西的这6个县都是人口密度较小的县城,这类城市对编制人员的需求量本身就不大,平时办业务的人不多,精简人员对人们的生活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还有就是这几个地区人口流失比较大,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去更大的城市生活工作,这就让这些地区出现了人口大量流出的现象,造成了这些城市老龄化的加重,精简工作也是势在必行。

最后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城市产业工业发展并不突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的提升。这些地区没有工业价值,所以经济发展缓慢,如果在编人员数量众多的话,无疑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

总结

山西省实行了这一改革之后,效果特别的显著,单位运行成本平均降低了5,万元,人员经费减少了2,万元,这一个县一年就省下了这么多的财政成本,如果这一政策在我国全面实施的话,可想而知,我国在财政方面,每年能够省下不少的资本。

除了降薪还有裁员之外,想要减小地方财政压力,各地还要重视经济一体转型,之前的经济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社会。对于精简事业编人员的做法,你赞同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4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