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日记冯思琦一年的时间,等一次花开

<

编者按

年,中国政法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组建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全国首批参加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高等院校,我校已连续派出24届研究生支教团,名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山西、新疆、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服务县域中小学达30余所。为了和大家共同分享支教团志愿者们的支教感言,官微君特地推出了支教日记专栏,让我们一起感受法大学子的情怀。

冯思琦,中国政法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服务于山西省石楼县石楼小镇小学。

这是一篇写于年10月的小记录,彼时的石楼秋日云淡风轻、温和爽飒。经历了网课、寒假,再回到石楼已是莺飞草长的春季。一年的时间不长,刚刚好一段四季流转。感谢这段美妙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在秋冬春夏。

转眼间来到石楼已两个月有余。吕梁山、黄土地、下雨天的泥泞、土坡上的小学,从完全听不懂的石楼方言,到现在能听着家长语音猜出大致意思,支教生活的一幕幕正深深嵌进我的脑海。

小朋友镜头下的我

早早便了解过我所服务的山西省石楼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可最真实的触动却是开学第一天,一个小姑娘带给我的。

一年级的开学第一天与其他年级不同,小朋友们第一次正式走进学校,满是好奇的目光。9月1日一早,和搭班的班主任老师把孩子们领进教室,发放各科教材。孩子们带着第一次见面的害羞和胆怯张望着周围的一切,十分有礼貌地接过课本,一口一个“谢谢老师”,让初登讲台的我顿时充满干劲。

刚入学的小朋友们

中午放学时,孩子们把课本背回家包书皮,小小的书包塞满了书本,甚至于拉不上拉链。“老师,你能帮我一下吗?”教室后排的小姑娘背着书包走到我身边,敞着书包的拉链。我拎过她背后的书包,帮她修好错位的拉链。一份更直接的触感是,小书包居然磨得起了很多球。心突然坠了一下,我拍了拍小姑娘的肩膀,为她背上书包。

把孩子们的队伍送出校门,这个起球的旧书包却一直牵动着我的心。一年级的开学第一天,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是最神圣、最有仪式感的一天了,崭新的书包和文具仿佛成了标配,而这个起球的旧书包,把我扎扎实实地拽回支教扶贫的现实。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学校的多个孩子,几乎都是来自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的家庭,甚至单亲、留守,由爷爷奶奶抚养着兄弟姐妹几个人。

支教这些日子,看着孩子们打着补丁,或是破洞甚至没有修补的校服,听着家长询问孩子们课堂表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7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