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9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胡志中近日,县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晓军(化名)向我讲述了他在扶贫工作中的一些经历和思考,其中细节、故事、问题令人印象深刻,引人思考。晓军是土生土长的石楼人,同当地不少创业者都相识多年,对于他们的创业优势、面临的问题都有所了解。“相比电商、文化创意等比较常见的创业项目,石楼青年的创业项目多集中在种养殖方面,做的更扎实。”晓军说这些人往往在种养殖上是把好手,但农产品的生产总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产业链难以延伸,一涉及加工、销售、扩大规模、寻找合作伙伴等,往往就会出现问题。为说明情况,晓军讲了一个当地两位小牌辣酱老板“互掐”的故事。“这是两种口味不同的辣酱,产量也都不大。如果两家合作,生产规模、技术、销量可能都会进一步拓宽,也能节约生产成本。”一次外出参加创业大赛,晓军拉着这两个创业者撮合了一路,想看看有无合作空间,“一开始都觉得不错,可聊着聊着,俩人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听谁的,后来都不吭气了。“合作意识比较弱,遇到发展瓶颈时,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他觉得石楼市场容量有限,同领域的创业者往往竞争激励,“人们会想着在竞争中如何获胜,而不是能否共赢。”“其实能创业的人,多是有勇气、才能的人,但有些走着走着就消失了。”在晓军看来,石楼县创业者不算少,但规模都不大,“人们想的也很现实,就是顾全自己,过好自家日子。要让他扩大规模,争取大的市场,带动更多的人脱贫比较难。”“以前面那家家生产辣酱的为例,人家就种了10亩辣椒,一年下来自产自销就够用了。劳力也用不了几个人,护住自家是没问题的。”为了帮助这名创业者扩大销量,晓军曾经帮这个小老板联系对接了一家口碑不错的电商销售平台,“电商提出,要合作就要挂销售平台的品牌进行推广,辣酱老板一听就不乐意了,表示反正自己有客户不愁卖,最终也没谈成。”晓军认为,这其实也是给县青年创业协会出了一道题,就是能否像“红娘”一样为大家搭台,彼此建立信任,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通过扩大消费带动产业扶贫,带领更多贫困人口增收。”总结经验感受,晓军觉得服务和管理也很重要,不少创业项目在小规模的时候,都运转不错,一旦扩大,就遇到了问题:“去年,本地有一批发往外地的农产品订单,收到产品后购买者发现,个别产品存在包装破损、蔬菜变质等情况。消费者来电反映情况,卖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推到了负责包装产品的工人身上。”晓军认为,做扶贫工作就像射箭,人人都希望正中靶心,然而有时却事与愿违,“如果钱花出去了,事还没干成,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挫伤了创业者信心。”“怎样才能把扶贫的事干好,我也一直在琢磨。”晓军理解,做扶贫工作要慎之又慎,努力做到精准再精准,最理想状态就是扶一个就起一个,起一个才能带动一批,才会有好的影响和效果。晓军说,县青年创业协会即将换届,之后也会开展创业沙龙,到时候计划要好好和创业者交流一下,希望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拓展创业者思路,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